“甜蜜”的追求
——记省农垦总局先进工作者、农学院李德泽研究员
"甜蜜"一词被用来形容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用在李德泽身上却实实在在。每当他培育的西甜瓜新品种上市,享用美食的市民甜在嘴上,丰收的农民乐在心头,老李也就收获了那份喜悦和甜蜜。
躬身农业 辛劳收获丰硕成果
酷暑时节,航天育种基地的大棚内气温高达四十度,李德泽俯身在枝蔓和花簇间,一朵花一朵花地精心做着授粉杂交,时而停下来仔细地观察、深深地思考着......三十多年了,每到这个季节,老李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
1980年,从农校毕业的李德泽开始了他的果蔬研究事业,重点放在育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上。他常年吃住在田间,摸爬滚打在科研和生产一线,哪里有菜园,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所到之处,必先调查和学习当地的先进种植技术。
工作仅仅五年,他培育出的第一个果蔬新品种——齐杂茄2号,这大大增加了他的信心,此后,一个个新品种在他手中的枝蔓和花瓣间相继问世。由于长期奔波劳累,年过半百的李德泽落下一身的病痛,但他却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果蔬杂交理论和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非师出名门,也无显赫的学历,却在探索中积淀了丰富的内涵;体形躬身消瘦,外表朴实无华,在实践中铸就了令人瞩目的科研与学术成就。三十余年来,李德泽共获得科研成果三十余项,先后自主育成果蔬新品种20个,其中甜瓜新品种9个,西瓜新品种3个,茄子新品种6个,青椒新品种2个,发表五十多篇学术论文,在相关科研及实用技术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成为我省西甜瓜科研工作的领军人物。
扎根土地 一心一意服务农民
2006年,正值大庆棚室业发展的起步期,李德泽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从齐齐哈尔来到了大庆。在大庆棚室主产区,李德泽先后推广了甜瓜优质高产吊蔓栽培技术、露地避雨甜瓜生产技术、特种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等18项实用技术。这些技术实用性强、易于操作,应用效果显著。
在大庆乡村的沃土上,都曾留下李德泽的道道足迹。他根据农民生产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通过田间课堂、理论课堂、实践课堂,让农民听了就懂、看了就会、用了就灵。他还专门编制了《果蔬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瓜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等手册,发放了20000本,累计培训农民15000人次。为了节省时间,更为及时地解决农民技术难题,他干脆吃住在了生产第一线,被农民亲切地誉为"流动的教科书"。
一个受过他培训脱贫致富的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请李德泽到家中吃顿饭以表达感激之情,可就是抓不住他忙碌的身影,终于有一天农民拦住了老李的车,往他怀里塞了满满一篮子甜瓜。看着这位农民朴实的笑容和经他自己指导种出的果实,老李欣然接受,他说:"这瓜吃起来一定会比蜜甜。"
2009年,大庆市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到乡镇挂职,李德泽被派到大同区八井子乡任科技副乡长。他说:"职位对我并不重要,但这实在是和农民、农村近距离接触的最好机会。" 李德泽曾写下这样的一段话:"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村、农民有特殊感情,我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农民,是报答农民的一份养育之恩。"
承载重任 小甜瓜成就大事业
虽然李德泽的职称是研究员,但凡是听过老李讲课的农民都称他为"李教授",他非常喜欢这个称谓,或许正是这点使他与大学结下了缘份。
2012年,在学校党委的争取下,李德泽及其课题组进入八一农大工作,成为农大有史以来引进的首个科研团队。身处大学校园,面对众多高学历的专家和学者,李德泽以"土专家"自居,但他深知自己担负的使命。
入校不久,他就从前任负责人盛云燕手中接过了航天育种的重任,开始了"神舟八号"甜瓜种子繁育工作。李德泽和他的团队参与了航天育种基地的规划设计,放弃寒假休息开展海南基地繁育工作,并争取到了搭载"神十"飞船继续开展试验的宝贵机会。
2013年,八一农大航天育种事业捷报频传。学校在大同区和银浪牧场的航天育种基地相继投入使用;100余克良种再次搭载"神十"圆梦太空;"神八"种子孕育出了两个外形和口感均属上乘的甜瓜新品种,确立了农大航天育种的品牌。李德泽为这两个品种起了好听的名字,分别是"航天青雅"和"航天流星"。
鉴于轨道高度和航行时间的优势,李德泽把今后试验的目标瞄准了卫星。翻开八一农大航天育种事业的新篇章,李德泽陶醉其中。
这就是老李的追求,也是最甜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