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开展“一封家书忆故人”清明节主题征文活动

作者:发布时间:2022-04-04浏览次数:13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为了让同学们抒发对已故亲人的缅怀,表达出无限的思念,倡导文明祭祀,我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开展了“一封家书寄哀思”清明节主题征文活动,同学们积极踊跃参加,用特别的方式表达了对已故人的思念。

   《我想,你知道》

老房子屋顶爬虫

静悄悄

蜷睡在故乡的一隅

风里夹着独特的沧桑

母亲和树很瘦

门口那条小路

很长,很孤独

一方地,一头灶,忆起旧时光。你下厨,我添火,锅里的香气至今萦绕。时光忽快忽慢,渐渐亮起的微弱火光,枯嫩交影的孤冢野草,炊烟缭绕的远方,像极了你我柴米油盐的时光。都说新坟清明不过社,于是,一锄头,一提筐,三寸新泥再添坟头殇。

总是想用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去思念你,于是,从那以后,提笔,我的笔尖都是你,也只有你。

又是一年清明到,旧雨纷纷,依旧是去年的模

总不愿轻易与人提起你,仿佛藏于内心深处方是对你最好的惦念。

我想,你知道。

这是一场无法预约来生的时光

那些有你的过往

此生于我

已是遥遥相望

二十年的知遇

是一场纯净的苍茫

 

这是一场无法约定结局的时光

静静地躺在我的黑发上

岁月聚散无常

落花轮回

我亦多了你走的沧桑

守着深深的庭院

守着这漫漫尘世

守着有你的回忆

守着那一方孤冢

守着,你留给我的仅有的念想

没有你的日子

聚聚散散

流云不语

未来,

除了那一份惦念与感伤

我也会

安然无恙

 

黎明的曙光唤醒沉睡的窗户

我便从有你的梦中醒来

对着窗户哈一口气

再用手指画出一条路

路的尽头

有你的背影

 申权忠

《思》

展信佳:

亲爱的姥爷,写下这封信的时候,我正在读大二。

父母和我一切安好。大姨家的大女儿准备结婚了,小儿子即将高考。二姨家的女儿很可爱。老姨家的孩子去学了西点,也给我们邮寄过,母亲笑着跟我说很好吃。

 不过我知道,您向来是最宠我的。其他的孩子都害怕您的严厉,不敢靠近,只有我,每次都被您长满胡茬的脸扎得咯咯笑,您也愿意把我扛在肩头举高高。

小时候的我总是任性又不懂事。您带我去上街时,我非得要吃自己喜欢的店铺的包子,不然就不走,您在太阳下急得团团转,就是为了找到这家店,最后还是依了我的心愿,回到家后我被母亲一顿骂,您却说,孩子开心就好。

还有您带我去超市那次,我自己偷偷推了一辆购物车,您吓了一跳,生怕我把整个车全装满,连哄带骗让我把车还回去。

还有在农村的山上,您带我一起抓蚂蚱,挖野菜。那时您的身体非常健壮,陪我玩一整天也不会累。

还有...说不尽的许多。

小时候的我,对于生死并没有明确的概念。

而一切发生得那么突然,在那个夏天,您病倒了。

年幼的我连这也不能理解,只是知道,姥爷不能再陪我玩了,姥爷每天都只能躺在床上。

我蹲在屋外,观察着蚁群。它们是那样脆弱,仅需要一个人不经意的路过,就能顷刻覆灭。

生命,本就是如此脆弱。

在那一年的秋天,一个万里无云的秋天,您永远地离开了。

姥姥是一路哭着来的,她趴在您的棺材上,不停拍打着,哭喊着,埋怨您怎么如此狠心就这样离去,一遍又一遍念着您的名字。母亲终究是撑不住,紧紧抱着我啜泣。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母亲,如此脆弱,像找不到家的小孩。当看到棺材被推进焚烧炉的时候,她的额头与地面相触,不知是多用力,咚咚作响,砸在我的心上。

我只能伸手去挡,至少让她磕到我的手心而不是冰冷的地板。

这是我与您最后的会面。

母亲抱着我不停地说,你要好好的,要好好的活着。彼时的我还在为了成绩,升学等琐事烦恼,我不知道该怎样接话,只能沉默地抱住她,在心里应下一句好。

您的遗像还是年轻的时候,我凝视着,想起曾经与您聊天,我笑着说,姥爷,要长命百岁。

多年以后,我读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里面写道:生并非死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我不知道现在的我是否理解了死亡,但至少,生命就是因为死亡的存在,而显得弥足珍贵。

这是您离开后的第十个清明节。希望今年的清明节,能够万里无云。

生命,本就是如此脆弱,却又如此顽强,生生不息。

马勤敬

《怀念爷爷》

爷爷已经走了,但是爷爷的音容笑貌仍旧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冥冥中,时光停止,一切照旧,他坐着或拄着拐杖站着,乐呵呵地看人来人往。不禁让我相信爷爷还没走远。

爷爷的性格很豁达,不计较。他不是一个严肃的老头,喜欢开玩笑,也能接受别人开他的玩笑每次都惹得我们孙辈们哈哈大笑。老爷子不在乎,听过,轻轻一笑,云淡风轻。

爷爷是个多面能手。不仅会干农活等体力活,还有理发的手艺。我让爷爷理过几次头发,虽然每次都不怎么满意,但是据说他年轻时候,总是被附近村邀请做驻村理发师。“剃头师傅”的美名也因此传遍了方圆十几公里。因为有这门手艺,爷爷家的孩子即使在困难时期也没有被饿着。爷爷还会拉二胡,我见过他有两把二胡,就一直斜挂在衣橱柜的边角上已经布满了灰尘。我曾经听他拉过一段二胡,声悠扬,虽然他不会识谱,但是这丝毫不妨碍他能拉出完整的传统曲调。

晚年的爷爷,腿脚不便,他就喜欢坐在卧室门口的那张藤椅上,翘起脚,眯着眼,看上去是在想事情又是在专心听戏,他坐得很稳当,我们经常开玩笑说爷爷有领袖气质。天气好的时候,他会把藤椅搬到大门口台阶上晒太阳,也是眯着眼,不过我觉得他是在打盹,听见有人来了,便稍稍抬起头来打声招呼。

爷爷走了,走得很快。没有给他的儿女子孙们带来多大的负担和压力,仿佛就秋天里枝头上的一片树叶,随风飘落,又随风飘走,走的寂寂无声。爷爷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我会永远记得他

孙治国

来源  农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