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龙江大地,大豆摇铃,稻谷飘香。正值夏管关键时期,为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关于继续推进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服务边境县农业生产工作的通知》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现代农业“守初心”、社会服务“大作为”——北大荒农垦集团服务行动工作方案》的指示精神,8月11日至15日,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院长、植物保护专业负责人郭永霞、植保学科带头人左豫虎、学院副处级组织员闻世宇和植保系教师组成的“植保科技服务团”,深入我校对接边境县虎林和密山市、北大荒农垦集团八五三、八五零、八五五农场,开展了一系列植保科技服务、田间调查取样和北大荒精神学习活动。
“田间课堂”学技术 “精准把脉”助丰收
“植保科技服务团”先后来到八五三农场、虎林市、老校区科研所、八五五农场、密山市的水稻、大豆、玉米等田间进行调查,详细了解了作物品种、长势、农技措施、技术需求等情况。结合今年前期低温多雨造成的个别植株生长状态不佳的现象,“科技服务团”现场分析原因及应对措施,并就水稻恶苗病、水稻褐变穗、大豆疫霉根腐病以及玉米大斑病等病害的识别方法、发病机理及科学防控措施与各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及植保员开展田间授课。大家纷纷表示,服务团的到来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解决了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更为他们未来的农业生产指明了方向。
下一步,学院将加强与各场、地通过技术合作,采集作物信息,结合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主要农作物因地制宜精准化控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根据田间调查及近期气象预报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种植户科学防治,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院企资源共拓展 充实教学促科研。
在病害样标本采集中,服务团老师们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时间有限,行程紧凑,每到一个地方,老师们扎进田间就出不来。他们不仅耐心观察,仔细记录,更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隐藏病害的细微之处。每当发现一种新的病害样本,眼中便会不由自主地闪烁起兴奋的光芒,这份对知识的渴求与对工作的热爱,在田间地头显得格外耀眼。
此行收集的病虫样本,将进一步制作整理成为教学标本,为植保实践教学备足材料。
访企拓岗助发展
校友寻访增情谊
为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就业岗位,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植保科技服务团”与虎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八五三、八五五农场就岗位招聘、校友发展、人才培养、学生实习等进行交流,开展毕业生寻访,并与部分学院校友开展座谈。校友们回顾在学校的点点滴滴,结合目前工作岗位,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习实践等方面提出建议。
学院领导对校友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关切询问工作生活,勉励其持续追求卓越,希望持续加强与母校的联系交流。同时,学院承诺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实践就业渠道,助力毕业生实现更高梦想。
座谈会上,八五三农场向学院赠送了雁窝岛开发建设六十周年丛书《大雁落脚的地方》。
调研、服务之余,“植保科技服务团”秉持初心,踏上探寻北大荒精神之旅。
追寻北大荒精神
讲好北大荒故事
在八五三农场将军山,服务团成员聆听由我校周玉玲教授撰写的《雁乡铭志赋》,感受北大荒开发建设、发展壮大的磅礴力量和北大荒精神的代代相传。
服务团来到清河岸边,清扫王震将军像,大家手持工具,细心擦拭,将军的英容也更加鲜明,对先辈的深切敬意与缅怀之情溢于言表。
在八五〇农场的“荒火燎原”之地,那里,第一把荒火的遗迹犹在,如同北大荒精神的灯塔,照亮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开拓的征途。
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裴德镇老校区,漫步在历史的长廊中,校史馆内的照片与展品如同时间的低语,讲述着学校边疆办学的艰辛与发展的辉煌历程,激励着每一位教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本次活动在学校服务边境县、服务北大荒农垦集团的指示精神背景下开展的专项植保技术服务活动,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加强与地方农业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探索更加有效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和途径。下一阶段,将针对此次调研及技术服务情况形成报告,有针对性开展对接服务,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助力边境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将此次活动中发现采集的农业生产常见病虫草害进行整理,成图文并茂的指导手册,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参考。
农大稼禾群医
问诊龙江大地
天下农人共愿
作物无病无疾
春种夏管深耕
农民专家共济
待到金秋时节
五谷丰登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