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感悟 | 大庆科学院实习

作者:发布时间:2025-04-22浏览次数:11

实习地点: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

小队成员:杨修鉴、刘圣涛、常鑫炜、付如环、孙思然、金峰、孙家福、胡爱博、张拓、瞿继涛、邵希翠、杨紫穗 

实习内容:

为深化专业知识学习,增强实践应用能力,农学院的12名同学,踏上了前往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的实习之旅。

初入科学院,麻类作物所的老师们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经过简单的认识后,向同学们介绍了麻类作物研究所的学科团队组成和研究方向以及代表性成果。随后带领我们参观展厅,介绍了麻类作物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用途。

通过了解之后大家对汉麻和亚麻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用途更加熟悉,在之后的实习中学习了怎么做好盆栽实验前的土壤准备工作,掌握种子分装、称量、编号、包装成袋的一系列完整流程,完成了亚麻作物叶片、叶柄、茎秆、根的干重称量和粉样。

实习感悟
 2022级农学一班杨修鉴:

在大庆科学院麻类作物研究所实习的日子,让我对专业有了全新认识。以前总觉得麻类作物离生活很远,来了才知道,它不仅能做成透气的纺织品,还能用在造纸、生物降解材料等领域,甚至在医药方面也有潜在价值。

实习中,我跟着老师学习亚麻种子播种、样本处理等技术。掌握了如何进行亚麻种子播种技术,处理氮素实验样本时,称量、研磨的每一步都要精准,稍有疏忽就会影响数据。这些实践让我明白,科研容不得半点马虎。

通过参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我的思维也更严谨了。从被动执行任务,现在会主动思考实验步骤是否合理,结果异常时能冷静分析误差原因。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对麻类研究产生更多的兴趣,也让我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未来要学的还有很多。

2022级农学三班邵希翠:

时光从指尖溜走,不知何己在大庆科学院实习了两周。在这两周中,我参加了许多科研活动,了解了大麻的种类,作用,如何栽培等。还了解到麻类有加工成的食品,衣物,装修材料,甚至有医药和化妆品等等。直接打开了我对麻类作物的新认知。

在实验中参与亚麻的根茎、叶称重,数据计录和研磨。在实验地播种时,按照9×11的等行间距进行播种,由于第一次操作,种子也很小我是一个一个拿着放在播种盘里的。旁边的一位工人告诉我可以一次拿二三粒放在盘上再进行播种,这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许多。

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科学研究需要个人的细致的专注,也离不开团队的默契与配合,无论是精准称量,干物质的研磨还是播种。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严谨的态度。我会牢记这两周的实习经历——精细是科学的基础,协作是成功的保障。

2022级农学四班杨紫穗:

在大庆科学院麻类作物研究所的实习感悟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如下:

一、专业认知的深化在实习前,课程上和相关报道中,我主要了解的是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和大豆、马铃薯等,对麻类作物的了解十分匮乏。本次实习中,我在参观大庆科学院的麻类展览馆时,感受颇深,特背是展出的附加产品的简介中都表明麻类作物在农业、工业、医药、环保和文化等领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

二、个人能力成长

1.技能的突破从零到一掌握的关键技术,如亚麻的播种,不同氮素处理下不同品种亚麻的根、茎、柄、根的干重称量和样品研磨,种子发芽实验等。

2.科研思维的转变在脑海中,我能构建一个麻类作物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如实验设计、实验准备、样本处理、数据录入、数据分析等完整流程。从“执行者”转变为“思考者”。同时我也加强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总结,此次实习,加深了我对科研的热爱和兴趣,同时也为我的未来职业规划指引方向。

团队总结:

这两周的实习经历让我们收获颇丰,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农业科研工作的了解,也让我们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段实践实习经历也让我们初步的了解到真正的农学科研工作的内容与要求,初步的意识到自己是否对农业科研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能够一定程度的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提供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