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员:22级种工一班:赵婉竹,杨艺霖,杜子昂
22级种工二班:于苗苗,冯艺菲,常津毓,徐嘉璐,孙佳乐
一、 研发楼农艺部门
冯艺菲:在北大荒垦丰种业的实习中,我深入参与了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的种子处理全流程,从包衣分选到萌发测试,从根系分析到仓储管理,系统掌握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核心环节。通过操作福弗数粒机、双股脆碎度仪等高精度设备,我强化了数据化思维,例如玉米包衣均匀度每提升5%,田间出苗率增加3.2%;温度梯度实验揭示大豆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突破了我对种子生理的固有认知。在剔除3.8%的带病种子时,我深刻体会到“一粒种子关乎万亩粮田”的责任重量。
实习重塑了我对农业的认知:种子不仅是生命的起点,更是科技集成的载体——包衣剂的成膜工艺蕴含材料科学,WinRHIZO根系分析依赖人工智能算法,温度梯度发芽床模拟自然气候的精细调控。这些经历让我理解,现代农业是农艺、工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同时,严谨的科研态度深入骨髓:一次标签信息误差导致300公斤种子误用的事故警示我,标准化操作是产业化的基石。
实践中也暴露出不足: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不熟,编程能力待提升。未来我将主攻种子抗逆生理研究,学习Python与生物信息学工具,推动精准农业技术落地。这段实习不仅是技能的积累,更让我坚定信念:用科技守护每一粒种子,让田野绽放可持续的生机。
徐嘉璐:来到垦丰种业实习的一个多月中,我在与农艺相关的部门进行实习,这是一段充实且意义非凡的时光,让我对农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在实践中收获了成长。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大豆与玉米的考种,PDA培养基的制作,查看大豆发芽率,水稻种子包衣等,其中,我对种子包衣的制作流程有了直观的认识,严格称取种子包衣剂的量,在注入包衣剂的时候应匀速推入,防止包衣不均匀,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三色包衣的种子,既是对防伪的标识,又是技术的展现。这次实习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它让我收获了知识、技能和成长,通过实践的操作与理论相结合,让记忆更加深刻,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并不断总结经验,才能真正掌握。
二、研发楼分子生物实验室
于苗苗:此次种业的实习对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作为一名农业相关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种子行业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种子科技的进步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如何将这些科技成果转化到实际生产中,让更多的农户受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种子公司不仅仅是生产和销售种子的企业,更是承载着农业未来希望的地方。作为一名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我将这次实习经历视为宝贵的财富,它不仅让我对种子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未来农业科技创新的无限期待。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希望能够将在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推动种子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为世界农业的繁荣稳定播种希望。
孙佳乐:在垦丰种业实验室的实习经历让我对农业科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参与了种子的筛选、培养和测试等环节,这些工作不仅需要细心和耐心,更需要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在实验室里,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如何记录和分析数据,这些都是我之前在学校里没有接触过的。通过亲身体验,我更加明白了农业工作的细致与严谨,以及每一颗种子背后所承载的希望和责任。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每个人的努力都是为了保证种子的高质量。在与同事们的交流和合作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也锻炼了我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我将这段宝贵的经验转化为动力,继续在农业领域探索和学习,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深知,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三、研发楼基因编辑部门
赵婉竹:在我第一次到达垦丰的时候,我其实大为震撼,崭新的大楼还有楼内一应俱全的设施,各个实验室的高科技设备,都让我看到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我分别跟随了两个实验组,在跟随水稻组的时候,我学到了水稻的考种知识,用了一周的时间去了解水稻以及水稻相关的实验。后来跟随大豆组一起实验的时光,也是让人难以忘怀的。在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师姐们教会了我很多实验的技能原理,在我一次次失败中也改变了自己粗心大意,不修边幅的毛病。之后再去种苗,就离结束实习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也才发现,豆苗都已经长得很高了,我还能认出哪盘是自己种的。从当初亲手种下的一个个一碰就折的幼苗,到现在已经长高,还抽出了新的绿叶,看他们成长也仿佛看到了我自己。从刚开始做实验的浮躁,到现在的稳重有经验,不过也只干了一个多月,但一个多月也足以让人做出改变,时间就是这样有魅力,也总是过得这样急促,很喜欢实习的生活,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我也非常感谢这段时光,使我变成更好的自己,让我铭记,让我难以忘怀。
常津毓:在北大荒垦丰种业基因编辑部门的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大豆组织培养实验中的大豆消毒灭菌、外植体的制备、侵染与共培养、室内种植所选材料,考种等工作。让我学习到了书本和课堂外的知识,了解到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在实践中磨砺了专业技能,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科研中的每项工作都需要认真仔细,每一个实验步骤都需要精确无误。在实习的过程也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只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从开始进行外植体制备时的生疏笨拙变得越来越熟练灵活,“熟能生巧”就得到了具体的体现。通过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我学到了许多,希望通过自己今后的努力,能够为种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艺霖:在垦丰种业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从课本走向实践有多么的不一,在平日的学习之中我只以为实验最关键的就是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但是在实操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在实验之中更在乎每个步骤的细节,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我实习过程中实操的转基因育种之中每一个细小的细节,都可能导致实验的改变以至于“满盘皆输”所以,细节是我首先学习到,最深刻的知识。与此相比我认为更加重要的事情就是对于实验“枯燥”的重复,因为对于无论多复杂的实验,在拆分成单一的步骤之后,我们都要进行反复且精细的操作,这让我领会到了何为细心与耐心,细心是指对实验细小的操作都要做到“精细”且“精致”的操作,这样才能得到正确且令人欣喜的收获,而耐心是指,在我们的操作过程,无论多么简单,多么枯燥的工作,都需要我们尽心尽力,小心翼翼的对待。我们所要做的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是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完成这项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的事业。
杜子昂:在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实验、大豆考种分析以及温室环境下大豆的种植与栽培管理工作。这次实习让我熟练掌握了农杆菌转化、分子检测、温室作物精细栽培等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强化了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能力,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思维与执行力,深入了解到商业化育种流程,认识到了生物技术对提升大豆产量与抗性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深化了我对作物遗传改良与现代农业生产的理解,我希望在未来能够进一步探索基因编辑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为粮食安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人感受到种子的惊奇!
杜艳丽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