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侯宇唅、王强、李嘉睿、唐响、王甜甜、马鑫月、董士甜、丁文雪
实习内容:
为深化专业认知,推动理论向实践转化,我院8名同学前往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洪河农场有限公司,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农业实践学习。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国营农场,洪河农场以“科技赋能,生态优先”为发展理念,坚持优品种、调结构、夯基础、兴科技,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巩固提升,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沉浸式学习的广阔平台。大家都满怀热情,希望能在此次生产实习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此次洪河农场为同学们提供了六个岗位,包括科技园区、农业发展部、水利局、林业科、综合办公室、党委工作部等。
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能接触到生产实践的艰辛,还能积累行政工作的相关经验。
生产实践包括参与大棚实验、撰写相关数据报告,与各个管理区对接工作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相关报表的制作,参与灌区渠系巡查、学习水位流量自动监测设备校准、分析灌溉用水效率并提出节水优化建议,巡查农田防护林带、参与林木抚育修剪实操。
行政工作包括参与春耕生产调度会筹备、跟踪科技园区、水利局等多部门协作进度、撰写会议纪要,组织党团活动、解读涉农政策、参与红色教育开展等活动。
在相关部门领导的指导下,同学们积极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实习感悟:
2022级 植保3班 侯宇唅:
洪河农场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国营农场,真切的让我感受到了,农业科技的价值不仅在于炫酷的技术展示,更在于如何让技术真正扎根黑土地。
在参与调查叠盘暗室和大棚的过程中,我跟着相关技术人员走访了9个管理区,才了解到无论是物联网监察系统还是一体化智能虫情测报灯,亦或是系统后台密密麻麻的粮食数据,对于秧苗的监控不只在于“精”,更在于“细”。这种从书本到实际,从实验室到田埂的认知跨域,让我重新定义了科技创新的维度——既要仰望星空追逐前沿,更要脚踏实地解决问题。
这段经历如同黑土地上的春耕,在我专业认知的土壤里埋下了三粒种子:对农业物联网架构的深刻理解,对智能装备落地痛点的切身体会,以及用技术创新服务产业需求的坚定信念。站在现代农业的十字路口,我更加明确要将研究重心放在农业边缘计算与农情遥感融合方向,用更轻量化、更接地气的技术方案,助力中国智慧农业突破最后一公里瓶颈。洪河农场的每一行代码、每一组数据,都将成为我攀登农业科技高峰的坚实台阶。
2022级 植保一班 王强:
农场实习的日子里,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技能,更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感悟,它将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我实现了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跨越,从思想认知到个人素养的全面提升。回到校园或未来的工作岗位后,我会始终铭记这段经历,将在农场学到的精神与理念融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坚定的决心,努力追求卓越,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2级 植保一班 李嘉睿:
本次在洪河农场糯稻科技小院实习,4月28日随指导老师和学长进行了水稻苗考种,学习了叶龄的识别、种衣剂的选择和营养剂喷洒规范、扬土的方法等田间实用技巧。
5月6日开始跟随学长和指导老师的教导,辅助田间水稻播种插秧工作。通过本次实习,拓展了许多关于农场和水稻种植的知识,为田间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宝贵经验。
通过本次实习,我感悟到这片实验田教会我的不仅是育种或测产,更是对土地的敬畏:每一粒种子都是未来千万人餐桌的希望,而我们的每一个实验,都在为这份希望寻找更优解。
2022级 农学S24 唐响: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还增强了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实习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有待加强等。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这次经历是我大学生活中的一段宝贵经历,也是我未来职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也将积极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这次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2022级 农学S24 王甜甜:
在洪河农场综合办公室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是我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经历。这段时光不仅让我对保密工作的严谨性与必要性有了深刻认识,更让我体会到基层单位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信息安全中的关键作用。我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学习到了许多以前在学校没有学习过的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次的见习活动是对我的一种锻炼,更是一种考验,从中获得的诸多经验,都是很可贵的且十分难得的!
2022级 农学S24 马鑫月:
通过本次在洪河农场的林业科进行的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我了解到林业科的工作既需要“脚下沾泥”的实操能力(如育苗、巡山、防治病虫害),也离不开“抬头看天”的战略眼光(如生态规划、科技应用、碳汇研究)。它是连接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桥梁,既要守护好每一棵树木的健康生长,更要统筹“生态美”与“百姓富”,用专业与汗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这段实习经历,不仅让我夯实了专业基础,更让我对林业工作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有了深刻认知。每一次技术操作的精准完成,每一个项目的顺利推进,都成为我专业能力成长的阶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级 农学三班 董士甜:
在北大荒集团洪河农场党委宣传部的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新闻工作的严谨性与责任感。作为农业战线的重要宣传窗口,这里的每一则报道都关乎农场发展与职工利益。我参与撰写的关于精细化管理与党风建设的稿件,让我明白新闻不仅是信息传递,更应是政策落地、民生改善的生动注脚。
这段实习让我快速成长。从最初的素材收集到最终定稿,我学会了如何精准提炼新闻价值,如何在政策性与可读性之间找到平衡。部长和同事们的指导让我意识到,好稿件不仅要事实准确,更要传递温度,让读者感受到农场发展的脉动。
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更让我坚定了新闻工作的初心。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持严谨、真实的原则,努力讲好北大荒故事,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2022级 植保二班 丁文雪:
来到洪河农场之前,我从来没见过这种集体式的耕种模式,基本的田间操作都实现了机械化。大片的田地几乎不分你我,有着大海般的广阔,壮观极了。彼此之间只隔着极低矮的田埂,不仔细看几乎看不见,好像随便来场暴雨就能冲塌。我的家乡是粮食大省,但我家乡的田地彼此各自为政,界限分明。我在这个中国第一个实现机械现代化的农场实习,走在路上随处可见大型农耕机械。
我在洪河农场基地参观了它们所使用的农耕机械的发展历程,从一开始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到后来国产的机械,从这一系例的变化中可以窥见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越来越强。
农场这边我见到许多家销售农药的店铺,以及销售无人机的。可以看出无人机打农药的广泛谱及,无人机的使用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农场的机械化耕作一直在发展,高新科技的应用程度高。现在这个时节农场要开始插秧,这边插秧只需要驶使插秧机,摆脱了过去需要人工插秧的困难。
在洪河农场我看见了科技在耕作方面发挥的极大的作用,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发展农业,必须要学会应用科技,紧跟科技的脚步。
小结:
这段浸润着稻香与代码的旅程,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当代农科人既要懂作物生理的语言,也要会书写科技创新的语法;既要敬畏千年农耕文明的经验沉淀,也要敢于用数字工具重构生产逻辑。洪河农场的每一组数据流、每一次设备迭代都在提醒我们:中国农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未来时,而是正在发生的进行时。
离场时回望那片被传感器与无人机守护的稻田,我们更加笃定自己的选择——愿做一粒扎根数字农业土壤的种子,在智能感知技术与农艺深度融合的领域持续生长。这场始于洪河农场的觉醒,终将指引我们在农业科技创新的长路上,走出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足迹。
候宇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