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丨新农科讲坛:黑龙江省经度地带性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

作者:发布时间:2025-07-11浏览次数:11

为深入落实《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深化干部能力作风建设2025年实施方案》要求,培养学术氛围,提升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学院开展能力提升系列活动——新农科讲堂。7月10日下午,在农学院4001会议室,召开“新农科讲坛”学术交流会。本次新农科讲坛邀请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青年教师侯萌做学术报告,交流会由学院副院长张明聪主持,资环系系主任王孟雪及学院相关领域教师、研究生参加本次交流会。

报告题目为《黑龙江省经度地带性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聚焦黑龙江省暗棕壤、黑土和黑钙土等典型经度地带性土壤,基于土壤发生学理论,借助高通量测序与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土壤剖面理化性质、酶活性变化,明晰微生物空间分布特征与群落分布驱动机制,为区域土壤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报告结束后,侯萌博士与参会师生围绕土壤样品采集的具体方法、不同发生层取样的精准度把控,以及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数据的预处理、多样性分析模型的选择、群落结构可视化呈现等关键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随后,学院副院长张明聪进行总结,他强调,研究生在开展科研工作时,既要扎实做好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等基础工作,更要注重跟踪学科前沿文献,主动学习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和专业绘图技巧,不断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成果的呈现质量。

此次深入的交流互动,让参会师生不仅对黑龙江省暗棕壤、黑土、黑钙土这三种典型地带性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联等有了更系统、全面的认识,也为后续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借鉴。

个人简介

侯萌,博士,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资环系教师,主要从事土壤微生物生态与养分循环过程研究,主讲本科生《土壤学》、《土壤地理学》课程,参与国内外研究论文10余篇,其中发表SCI期刊论文4篇。

侯萌  供稿

梁梦婷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