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 | 播撒美育种子 传承垦荒精神——农学院成功举办首期“一粒种子的故事”公益研学活动

作者:发布时间:2025-07-24浏览次数:11

播撒美育种子

传承垦荒精神

7月20日下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美育教育工作室迎来15名7-12岁的中小学生。由农学院种艺美育社团联合易视顿眼科志愿者服务队共同策划的“一粒种子的故事”公益研学活动在此启幕。此次活动是农学院深入贯彻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12352”战略任务、落实“铸魂育人”工程,响应学校关于加强美育教育、拓展社会服务、深化公益活动、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号召的关键实践,为探索农学院美育教育新路径、激发学生社团活力提供了生动样本。

沉浸体验:

在五谷与艺术中触摸农科之美

活动紧扣学校“新时代北大荒精神铸魂育人提升行动”部署,打造沉浸式研学体验。农学院杜艳丽老师依托学院文化长廊、创新创业平台和美育教育工作室,将学校服务垦区的光辉历程、农学科研的前沿成果转化为青少年科普素材。

种艺美育社团团长杜怀文同学以“一粒种子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互动讲解与实物展示,引导孩子们:

探秘生命起点:辨识水稻、大豆等龙江特色作物种子,解密生命萌发

感悟粮安重任:讲述“从种子到餐桌”的故事,筑牢粮食安全意识;

传承垦荒基因:结合北大荒开发史实,生动阐释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

体验种艺之美:赏析百年种艺画,亲手创作种子拼贴画,感受农耕与艺术的交融。

实践环节,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亲手触摸五谷、设计创作,将知识转化为充满童趣的艺术成果,工作室洋溢着创造的活力与惊叹。

公益协同:

多方聚力赋能育人新实践

本次活动创新采用“专业社团+公益组织”双轮驱动模式,凸显三重融合价值:

公益暖童心:易视顿眼科志愿者服务队全程保障安全、提供健康关怀,免费开放优质教育资源,践行社会责任,助力教育公平。

实践强本领:种艺美育社团大学生自主设计课程、担任主讲与辅导,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科普语言,全程主导实施,社会实践与组织协调能力得到显著锻炼与提升。

美育树新人:以“种子”为媒介,融合农业科学、历史人文与艺术创作,为中小学生打造“可触摸的美育课堂”,有效培育审美能力与乡土情怀。

战略引领:

深耕美育沃土,服务育人大局

此次活动深度契合学校重点工作方向,成效显著:

美育提质见行动

本次活动深度践行“五育并举”理念,创新性将北大荒精神内核融入美育实践,并成功将种艺画非遗技艺转化为独具农科特色的美育载体。活动有效打通了大学与基础教育的壁垒、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边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通道,为农学院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了极具示范价值的实践样本,其创新模式与显著成效获得了学院领导的高度认可。

实践能力再跃升

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创新实践,活动推动学生从“参与者”向“设计者”“组织者”转变,社团成员在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中,显著强化了沟通协作、项目运营等复合能力,有效呼应了学校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社会服务显担当

免费开放高校教育资源惠及市民,彰显了八一农大“立足大庆、服务龙江”的使命担当。活动现场,多位家长表达了对活动的赞赏并呼吁“建立常态化研学机制”,为学校未来打造“大中小学美育共同体”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础。

未来,农学院将持续深化“种子美育”品牌,加快《种艺美学》校本课程开发、拓展常态化研学项目、构建美育实践共同体,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龙江振兴贡献农科美育力量。

杜艳丽  供稿

王凯弘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