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 | 指尖种艺承匠心,青春赋能传农情

作者:发布时间:2025-08-26浏览次数:12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日,我院指尖绘遗韵,豆粟承匠心实践小队和种艺——一粒种子的故事实践小队在杜艳丽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种子艺术赋能农业,美育实践滋养乡村”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将劳动教育、美育熏陶与农业知识普及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育人成效与社会反响。

巧手种艺绘初心,青春献礼学运盛

恰逢黑龙江省第十九届学生运动会在我校盛大启幕,实践队立足农学类专业优势,以 “献礼学运” 为核心,精心策划并开展 “省学运会” 主题种艺画创作活动。队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将五谷种子化作灵动 “画笔”,于方寸画布间巧思布局、精细拼贴。一幅幅作品跃然眼前,既有运动健儿驰骋赛场的动感瞬间,亦有可爱的吉祥物“庆庆”“飞飞”,将体育精神的激昂与青年学子的赤诚鲜活呈现。

创作过程中,队员们不仅锤炼了实践动手能力与艺术创新素养,更将对运动健儿的敬仰、对体育精神的感悟熔铸于作品之中,尽显新时代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省学生运动会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青春亮色。7 月 28 日,《谷韵龙腾 蝶舞青春》农艺系列作品捐赠仪式如期举行,系列佳作获院校领导高度肯定,成为我校向学运盛会献上的一份饱含心意的青春贺礼,彰显了校园文化与体育盛会的深度交融。

扫码跳转

深耕农学践本色,研学筑梦育新苗

秉持农学类专业初心,实践队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于 7 月 20 日面向周边社区青少年儿童,打造了一场 “知识讲授 + 动手实践” 双轨并行的农业主题研学活动。实践学生们结合专业所学,以专题讲座为引,深入浅出讲解种子内部结构、生长规律与分类知识,辅以标本展示、显微观察等直观形式,让孩子们真切感知种子的奥秘;同时,融入种子艺术创作环节,将农学知识与美学实践巧妙结合,更以北大荒精神为内核开展思政教育,引导青少年领悟农业情怀与奋斗精神。

活动中,孩子们在聆听知识讲解时专注投入,在亲手操作、观察鉴别、创作种艺画的过程中热情高涨,不仅深化了对农作物种子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认知,更在心中悄然播下 “知农、爱农、学农” 的种子。此次研学活动,是农学专业知识向青少年科普教育转化的生动实践,有效激发了新一代对农业科学的探索热情,为培育未来农业领域后备人才筑牢根基,更彰显了农学学子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与青春作为。

创新种艺赋新能,美育浸润启心智

实践队在种艺创作领域持续探索、大胆创新,围绕种子与农作物材料的特性,解锁多元创作形式——拼“豆”作品、种艺微造景、激光雕刻祈愿牌、种子滴胶、创意拼贴等。每一件作品均兼具自然质朴之美与艺术创意之趣,是队员们将自然素材与美学设计深度融合的匠心之作,尽显农业与艺术跨界融合的独特魅力。

队员们将精心创作的种艺作品融入工作室空间布置,让自然气息与艺术氛围充盈角落,既为师生打造了一处浸润心灵的美育空间,也为种艺文化的传播搭建了常态化平台,助力美育理念在校园内落地生根。

宣讲种艺传文明,深耕农耕守初心

为扩大实践活动辐射力、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传承农耕文明,实践队组织队员返乡开展 “小小种子探索家” 暑期青少年科普活动。活动现场,队员们通过种艺作品实物展示、农业主题记录短片播放、趣味互动问答等丰富形式,向当地村民与中小学生生动解读种子多样性的奥秘、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同时细致讲解种子艺术的创作理念与实践方法。

整场宣讲活动寓教于乐、通俗易懂,既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加深了对农业的认知与关注,更强化了其对农耕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活动以种子艺术为纽带,推动艺术与农业跨界融合理念深入人心,为传承农耕文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此次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一堂扎根大地的劳动实践课——队员们以种子为媒、以双手为具,在种艺创作、研学服务的实操中体悟劳动价值,将专业技能转化为实践动能;亦是一场浸润心灵的美育体验课——从农艺作品的匠心构思到美育空间的精心打造,让自然之美与艺术之韵深度交融,在传播种艺文化中点亮美育之光;更是一曲躬身践行的乡村振兴服务课——从社区研学播撒爱农种子,到返乡宣讲传承农耕文明,用青春行动为乡村发展注入鲜活力量。

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创新,以 “知行合一”、“五育并举 三全育人”为导向,进一步搭建青年学子与乡村基层的联结桥梁,引导更多学子将课堂所学与乡村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让青春脚步扎根田野沃土,让专业智慧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与智慧担当。

杜艳丽 杜怀文  供稿

实践小队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