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农科建设标准,为做好传统农学类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智慧农业”专业建设工作,更好的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9月12日,农学院召开“提升传统农学类专业和加强智慧农业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学院党委书记姜楠、院长郭永霞、教学副院长孙丽芳及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参会。
会上,院长郭永霞围绕新农科专业认证、专业集群建设、新办“智慧农业”专业建设三大关键任务,阐述了此次研讨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教学副院长孙丽芳随后详细解读《关于提升传统农学类专业和加强智慧农业专业建设的实施意见》,从五大维度明确建设路径:一是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农学专业升级改造;二是集中力量推进智慧农业新兴交叉专业建设;三是推动师资队伍跨学科融合发展;四是搭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五是完善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长效机制。
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结合专业建设实际,重点从智慧农业专业工作组组建、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企协同合作深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路径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建议。
党委书记姜楠强调,各位委员要提高站位、高度重视,学院应成立智慧农业建设工作组,从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推动传统专业升级、争取更多资源支持等方面做好提升传统农学类专业和加强智慧农业专业建设工作。
最后,郭永霞院长对会议进行总结并部署工作,要求全院“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全力配合智慧农业专业建设工作组推进四项重点工作:一是全面摸底教师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教学科研成果与潜力;二是学院探索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智慧农业相关课题立项;三是加快建设智慧农业专业案例库,开发数字人、知识图谱课程等微课程资源;四是重塑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升级实践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复合型农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构建跨学科融合、资源共享的新农科专业集群奠定基础 。
王禹堃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