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至4日,第二十二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在安徽合肥隆重举行。我院由郭永霞院长带队,作物学科带头人杜吉到教授等20余名师生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作物学界的学术盛会,与全国19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本届大会以探讨作物科技前沿与创新发展路径为主题,设立了“作物基因挖掘与分子育种”、“作物种质资源与种业创新”、“绿色丰产高效栽培与乡村振兴”等五个分会场。大会开幕式群星璀璨,万建民、陈晓亚、曹晓风等多位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出席。

张玉先教授剖析大豆产业瓶颈,提出系统增产路径
在 “绿色丰产高效栽培与乡村振兴” 分会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我院张玉先教授应邀作了题为 《大豆单产提升关键技术》 的专题报告。报告中,张玉先教授指出,提升大豆自给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然而当前我国大豆平均单产与美国等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他深入剖析了制约单产提升的四大核心瓶颈:其一,耕地基础薄弱,中低产田占比高,地力不均成为增产的先天制约;其二,连作障碍普遍,由此引发的土传病害、土壤板结与酸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其三,规模化与标准化程度不足,小型农机占主导,导致生产效率与技术效能未能完全释放;其四,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脱节,大量科研成果与专利技术未能有效走向田间地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面对这些复杂挑战,张玉先教授结合团队多年研究,提出 “田畴提质,持续扩大高标准农田占比,夯实粮食生产硬基础;轮作增效,科学优化种植茬口布局,保障种植户效益稳提升;机标适配,推动机械化机与标准化融合,满足农业发展新需求;科技赋能,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升级,扎实推进藏粮于技” 四大解决方案,为保障国家大豆产能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交流互鉴,展望未来
会议期间,我院师生分散至各分会场,积极听取学术报告,主动与同行专家交流研讨,充分展现了我院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活跃的学术思维。通过本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参会成员不仅把握了作物学科的前沿动态,也扩大了我院的学术影响力。

展望未来,我院将继续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服务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为己任,依托作物学等优势学科,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学院将大力支持更多师生走出校园,在国家级学术平台上交流学习、促进合作,同时持续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力争在关键技术攻关与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实现新突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推动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杜艳丽 图文
